事实依据 shì shí yī jìǜ解释:将客观存在或客观发生过事物作为判断依据,与理论依据相对应。例如:以事实为依据的“事实”指的是法律事实。用一个案例来说明。刘甲将刘乙告上法院,要求刘乙偿还借款十万元,理由是,刘乙从自己手借款十万元未还。(起诉状)刘乙提出的答辩意见是,要求法院驳回刘甲的诉求,理由是,自己没有从刘甲手借过钱。(答辩状)法院驳回了刘甲的诉讼请求,理由是,依据民事诉讼证据规则,刘甲该当提供刘乙从自己手借款十万元的有效证据。本案因刘甲举证不能,法院对刘甲所主张的借款事实不予认定。(判决书)释法:这个案例中,刘甲在起诉状中陈述的理由,即“刘乙从自己手借款十万元未还”和刘乙在答辩状中陈述的理由,即“自己没有从刘甲手借款”都属于主观事实;法院依据民事诉讼证据规则,认定刘甲主张的刘乙从自己手借款十万元的事实并不存在,这里,法院所认定的事实就是法律事实,也就是,有效证据证明的事实才是法律事实;本案借还是没借,只有刘甲和刘乙心里清楚,也就是说,客观事实只有刘甲、刘乙知道。虽然法院支持了刘乙的主张,但并不等同于,刘乙的陈述就是客观事实。司法断案依据的是法律事实,而不是客观事实。我们平常所说的良心(客观事实)只能是道德上的要求。而法院的判决必须依据法律事实,这就是法理意义上的以事实为依据。法院做不到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刘甲或刘乙却应当讲良心。这里,留给我们的思考是:法律事实与客观事实之间还存在一定的距离,法律与道德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距离。合法的,也未心合乎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