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刑事诉讼法第15条明确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一)可处以控制、拘役或独立适用附加刑;可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导致社会危害的;(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无法自理、怀孕或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并不导致社会危险的;(四)拘留期已满,案件尚未结案,需取保候审。它是司法机关办理取保候审的最主要法律依据。以上第一种情况所称的“可判处”刑,是指由司法机关初步查明的涉嫌犯罪事实,承办案件的司法人员对其可能判处的刑罚,当然,更多的是指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行为违反刑法条文某个条款的法定最高刑,而不是指该条款规定的某些罪名的法定最高刑。二种情况中所谓的“可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导致社会危险”,是指根据司法机关已查明的涉嫌犯罪事实,虽然可认定所犯罪行相当严重,并且按照相应的刑法条款应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对于取保候审的适用并不存在社会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