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通知》要求:严格控制未成年人参与真人秀节目,不得借真人秀节目炒作包装明星,也不得在娱乐访谈、娱乐报道等节目中宣传炒作明星子女,防止包装造“星”、一夜成名。一些地方卫视表示,目前已对涉及的节目进行了相应调整,《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等明星亲子真人秀将不再制作播出。据统计,2015年,全国卫视频道有100余档综艺节目播出,其广告市场份额也超过百亿元,其中不乏一些儿童真人秀节目。同年7月,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关于加强真人秀节目管理的通知》,要求真人秀节目避免过度明星化,摒弃“靠明星博收视”的错误认识,不能把节目变成拼明星和炫富的场所;并提出,真人秀节目应注意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尽量减少未成年人参与。业内人士表示,从长远来看,真人秀节目“限童令”将对综艺节目的发展起到正确的引导及扶持作用。【法律解读】曾经在某集真人秀节目中看到几个星娃,在实拍过程中被平民的孩子围观时的表情。平民的孩子看着同龄的星娃,恍若看着外星人。星娃们不以为然的表情,仿佛认定自己天生与围观的孩子不是来自一个世界。这种优越感,已经不是一个家庭的物质概念所造成的了,而是这些“星光灿烂”的家庭养成的、自以为区别于普通人的一种特殊“贵族”特质。而这些娱乐节目,就是要把这种特质放大并呈现在受众面前,并且通过这种反差,创造最大的收益。当然,这些娱乐节目的制作者,不忘在包装时给自己的脸上贴金,说这节目多么的正能量。这跟某星说“贡献”了老公和女儿的说法,都是同一个套路。明明为了“挣”能量,硬要说成正能量,娱乐之奇葩,莫过于此。某台说我这档真人秀,外景地拍到哪,就能带动哪儿的旅游经济,你说这不是正能量?偏偏不说迎合了受众追星心理的同时,带给普通民众家庭与孩子羡慕之余的心理黯然。在传播者眼中,文化的社会责任退居十万八千里,打头的就是娱乐效应,以及娱乐效应所带来的娱乐圈与普通人家之间,新一轮物质与精神世界的更大差距。如果说明星是娱乐节目无法替代的基本载体,那么,把明星的孩子推上舞台,则是娱乐圈造富、炫富,向代际相传的方向延伸。不错,确有不少观众愿意看这样的节目,以示消遣茶余饭后的口水,满足窥探的心理,但是,这不是这个社会的主流受众,也不应是文化娱乐传播者“主攻”的方向。明星有钱不是错,把明星的有钱拿出来炫,把明星的孩子拿出来炫,却无异于对普通群体的一种挑逗。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通知》要求:严格控制未成年人参与真人秀节目,不得借真人秀节目炒作包装明星,也不得在娱乐访谈、娱乐报道等节目中宣传炒作明星子女,防止包装造“星”、一夜成名。一些地方卫视表示,目前已对涉及的节目进行了相应调整,《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等明星亲子真人秀将不再制作播出。据统计,2015年,全国卫视频道有100余档综艺节目播出,其广告市场份额也超过百亿元,其中不乏一些儿童真人秀节目。同年7月,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关于加强真人秀节目管理的通知》,要求真人秀节目避免过度明星化,摒弃“靠明星博收视”的错误认识,不能把节目变成拼明星和炫富的场所;并提出,真人秀节目应注意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尽量减少未成年人参与。业内人士表示,从长远来看,真人秀节目“限童令”将对综艺节目的发展起到正确的引导及扶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