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

计件工资是根据职工完成的劳动数量和按事先规定的计件单价计算和支付的工资,是按照工人生产的合格品的数量(或作业量)和预先规定的计件单价,来计算报酬的一种工资形式。

它不是直接用劳动时间来计量,而是用一定时间内的劳动成果——产品数量或作业量来计算,因此,它是间接用劳动时间来计算的,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目的:

1、计件工资能够更好地体现按劳分配原则。

2、计件工资的实行,有助于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3、计件工资的计算与分配事先都有详细、明确的规定,在企业内部工资分配上有很高的透明度,使得工人对自己所付出的劳动和能够获得的劳动报酬心中有数,因此,具有很强的物质激励作用。

4、计件工资收入直接取决于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生产合格产品数量的多少,因此可以刺激劳动者从物质利益上关心自己的劳动成果,努力学习科学文化,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与劳动熟练程度,提高工时利用率,加强劳动纪律,这对于企业员工素质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都是十分有利的。

扩展资料:

计件工资是按照工人生产的合格品的数量和预先规定的计件单价,来计算报酬的一种工资形式

1895年泰罗发表了《计件工资制》。

1956年国务院在发布的《关于工资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各产业都应该制定切实可行的推广计件工资制的计划和统一的计件工资规程,凡是能够计件的工作,应该在1957年全部或大部分实行计件工资制。

1958年以后计件工资制的实施受到很大冲击,特别是在十年内乱其间,计件工资制度几乎全部停止实行。

1977年国家重申计件工资和计时工资一样,都是贯彻按劳分配的有效形式。

国务院指出:计时工资制是根据职工的工资标准和实际工作时间的长短来计算工资的制度,是我国工资分配的基本形式;但很多情况下,还要实行计件工资,对于符合实行计件工资的工作,都应当实行计件工资制。

1978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实行奖励和计件工资制度的通知》强调,有条件的企业需实行计件工资制。

1980年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国家劳动总局关于试行《国营企业计件工资暂行办法(草案)的通知》,进一步规定了实行计件工资制的具体要求,并明确了实行计件工资制的目的和必备的条件。

199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对实行计件工作的劳动者,应该按照标准工时制合理确定劳动定额和计件报酬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