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额人员是在核定劳动效率定额的基础上,确定企业使用劳动力的标准,是合理组织劳动的中心内容,也是提高劳动效率的重要措施。非定额人员是指管理人员、辅助工人、后勤服务人员等无法用定额考核其工作成果的人员。

由于各类人员的工作性质的特点不同,因而确定人员的数量与具体方法也不一样。

1、按劳动效率定员。即根据工作量和商业职工的平均劳动效率来定员。

2、按岗位定员。根据工作量的多少来确定人员。

3、按比例定员。就是将商业职工总数划为若干不同工种的比例来确定不同的人员。例如,以售货员、采购员、清洁员、炊事员之间的比例大小来定员。

4、按职责范围来定员。这种定员方法,一般用于管理人员,如财会人员、统计人员等。

扩展资料:

人员定额的具体作用:

(一)人员定额是企业用人的科学标准

企业要组织生产劳动,就必须合理使用劳动力。某项工作需要多少劳动力,要使用什么样的劳动力,都得有一个标准,人员定额就是这样的一种标准。有了这个标准,企业就能既合理地使用好劳动力,克服人浮于事的弊病,又能保证生产任务的完成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二)人员定额是企业编制劳动计划的依据

1982年,国家经委和劳动人事部联合颁发的《关于加强企业编制定员和劳动定额工作试行办法》中就明确规定:“要根据定员编制劳动计划。”这里讲的定员就是人员定额。

人员定额是在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和劳动组织进行全面分析调整的基础上,以科学的劳动定额和设备岗位数量等为依据制定的,所以,按人员定额编制职工人数计划,是劳动计划编制工作应当遵循的一条原则。

(三)人员定额是企业劳动力调配的主要依据

随着企业生产任务、技术条件的变化和职工文化技术素质的提高,劳动力数量和素质都会发生不平衡的现象,这就需要及时地在各个车间、工种、班组之间进行劳动力的余缺调剂,重新合理地进行配置,其依据就是人员定额。

(四)人员定额是加强整个企业管理的必要条件

企业的生产管理、财务管理、经济责任或劳动纪律等工作,都必须有人员定额这个标准作基础,这样才能保证机器设备满负荷、人的劳动量满负荷地运转,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