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以下四个原因:

1、不敢

日本考虑到自己的国际地位,如果破坏故宫这个世界最大的皇家宫殿不仅会对日后侵华不利,还会引起国际社会对日本行为的斥责。

而且故宫是皇权的象征,是中国文物艺术的宝库,在全国人民心中都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如果日本一旦公开抢夺,势必会遭到全国一致声讨,增强中国抵抗的决心。

2、价值不大

因为故宫内的文物在日寇入侵前已经打包运抵南京(后经武汉长沙等地运至重庆昆明,战后才部分经南京运回北平),也就是说当时故宫的主要珍贵的文物都被运走,而留下来的文物价值没有那么高了。所以说,当时故宫已经没有多少东西可以被劫掠了。

3、日本有更大的野心

二战期间,日本奉行“内地方针”,意在“树立大东亚共荣圈”,他们的方针不仅仅是占有我国,而且还要全面操控亚洲内地。在他们终极方针里,日本亚洲帝国的首都将搬到北京,天皇将入住紫禁城。所以说,他们梦想着这是天皇的皇宫呢,怎么能去损坏。不过日本能有这种想法,也真是狂妄至极。

4、为了更好的利用溥仪

当时的所谓伪满洲国的溥仪,故宫那是他的家,所以日本还是要给溥仪一份面子的。如果日本人公然的破坏,抢掠,溥仪必然会强力反对,到时候,恐怕东北的局面也不好控制,溥仪会更加不合作。所以,对日本来说,抢掠故宫,风险太大了。

所以日本没有劫掠故宫,绝不是什么良心发现,而是更大野心的另有所图。

扩展资料

探访抗战时故宫博物院文物存放地——“战时故宫”:

2015年5月中旬,参加2015“重走四川抗战大后方”的海峡两岸记者一行来到四川乐山市安谷镇泊滩村,探访抗战时故宫博物院的存放地——“战时故宫”。

在抗日战争时期,故宫博物院文物为了免遭日本侵华战争的破坏和掠夺,从1933年2月5日深夜起,万里颠沛,历尽艰辛,几经周折,先后分南、中、北三线向西南大后方转移。

其中,数量最多的9369箱文物在1939年南迁乐山,存放在安谷乡(今安谷镇)古佛寺、“朱、潘、刘”三氏宗祠等七座祠宇,使这批文物安全无恙、无一毁损、无一遗失地度过了战争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