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婚姻法》第十六条规定:“子女可以随父姓,也可以随母姓。”孩子随父姓使男人有一种责任和自豪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西方国家,通常姓氏都是随父亲。而且在西方国家,女子结婚后还随丈夫姓。在旧中国,女子也有随丈夫姓的现象。如女子姓钱,嫁给了姓赵的男子,她可能就叫“赵钱氏”。新中国成立以后,提倡男女平等。女子出嫁改姓的现象几乎绝迹了。但姓氏随父还是占绝大多数。姓氏随父可以说是“国际惯例”。那么为什么要随父姓呢?其实我们人类也有过随母姓的时候。在远古的母系氏族社会,女子为主导,掌管氏族社会的大权,孩子自然随母“姓”。不过那时的婚姻是混乱的,也就是群婚制。孩子出生后,只知道母亲,不知道父亲是谁。由此而带来的恶果就是近亲的结婚。人类在发展中逐渐发现近亲结婚是不好的。所以要理顺血缘关系。群婚制过渡到固定配偶,或一夫多妻制和一夫一妻制。从此后代都跟随父姓。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血缘关系是母系社会走向父系社会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由此可以看出,随父姓并不是一个“男子霸权”的问题,而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对血缘关系认知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繁衍。今天的社会与远古不可同日而语。婚姻关系是明了的,即便遇到不能确定的疑似近亲也可以通过DNA检测。姓氏随父随母一般不会遇到血缘关系上的麻烦。是随父亲的姓还是随母亲的姓仅仅是一个传统观念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