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0年新民法总则宣告死亡的限制是怎么样的?

2018年民法总则宣告死亡顺序限制?根据《民法总则》第46、47条关于宣告死亡的规定是没有顺序限制的,也就是取消了《民通意见》第25条的顺序限制。稍做一下解释,由于宣告死亡是保护利害关系人的权益,那么利害关系人的权益就应该平等保护,没有顺序之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于2017年3月15日由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自2017年10月1日开始施行。施行前的这几个月,作为法律人的我们肩负着解释和宣讲《民法总则》的重任。为完成这一使命,必须选择正确的方式打开《民法总则》。

《民法总则》一经发布,“江湖”传闻不绝于耳。有人认为民法是关于邻里关系的法律;有人认为民法是调整婚姻家庭生活的法律;还有人认为民法是关于个人之间社会关系的法律,而与组织无涉。民法到底是什么?要理解民法,首先要理解私法。《民法总则》第2条规定,民法调整的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理解民法要注意三个关键要素:平等主体、人身关系、财产关系。

理解民法要注意三个关键要素:平等主体、人身关系、财产关系。平等主体就是纵向关系以外的社会主体。人身关系就是人格关系、身份关系,财产关系就是经济关系。民法调整的范围比我们设想的范围更广。从某种意义上讲,个人、企业等各式主体在工作、生活、社会交往中所涉及的方方面面都可以在民法里找到行为指引。为了说明民法的重要性以及调整范围的广泛性,孟德斯鸠说过,“在民法慈母般的眼中,每一个个人都是整个国家”。

二、其他法律规定

边沁说,要理解法律,特别是要理解法律的缺陷。天下没有完美无缺的法律,《民法总则》自然也是有欠缺的。今天我们讲依法治国,即是要推行法治。亚里士多德说,“法治一词有两层含义:已经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遵从,而大家所遵从的法律本身就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那今天我们的《民法总则》是不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呢?笔者想重申一个观点,“良法推定,恶法亦法”。既然《民法总则》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制定出来的,是经过那么多严格的程序后由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那就应该推定它是一部良法,哪怕它也有缺陷。

自五十年代以来,民法典制定工作几经波折。2009年以来,不少人认为既然“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建成”,则无需编纂民法典。经过多方努力,十八届四种全会最终决定将“编纂民法典”作为依法治国的重要举措之一。在缺乏私法精神、私法文化、私法传统的中国社会,一贯强调公权力的运行和干预,而不重视私权利的保护,重启民法典编纂的难度可想而知。

一直以来,我们国家关于民法都是非常重视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国家颁布了新的民法总则,民法总则当中对于死亡财产的继承作出了规定,但是宣告死亡的顺序方面,其实并没有做出限制,还是有限制的,都是错误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