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适用缓刑的条件我国刑法规定的缓刑制度是指对判处一定刑罚的罪犯,暂缓执行原判刑罚,规定一定的考验期限,在考验期内,如果没有发生撤销缓刑的法定事由,则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但其有罪宣告仍然存在的制度。缓刑并不是一项独立的刑罚,它是以附条件不执行原判刑罚的方法达到适用刑罚目的一种制度。新刑法第72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宣告缓刑。”第74条规定:“对于累犯,不适用缓刑。”可见适用缓刑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1、必须是被宣告判处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缓刑犯要放到社会上去改造,为确保社会安定,其适用的对象只能是罪行较轻、社会危害性较小的人。被判处3年以上徒刑的罪犯,一般罪行较重、社会危害性较大,不符合缓刑的立法本意。在此,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指的是宣告刑而不是法定刑。所犯之罪的法定刑虽高于3年,但因具有减轻处罚情节,宣告刑是3年以下的,仍可适用缓刑。2、必须是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这是适用缓刑最根本的条件。如何认定犯罪分子“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新刑法没有规定具体的衡量标准,在审判实践中应根据犯罪的性质、情节、悔改表现及其他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判断。(1)犯罪的性质。缓刑一般适用于犯罪性质较轻的犯罪,如交通肇事、重大责任事故、重婚、轻伤害、销赃等。这类犯罪一般来说危害性较小,特别是交通肇事、重大责任事故等过失犯罪,行为人主观上没有犯罪的故意,再犯的可能性较小,比较适于宣告缓刑;对于一般的经济犯罪,如果给国家、集体造成的损失较小,又尽力挽回了损失,在法定情形内也可酌情适用缓刑;至于强奸、抢劫、爆炸等严重刑事犯罪,因其主观恶性较深、社会危害性较大,一般不宜适用缓刑。但特殊案件,具备法定的从轻或减轻情节,宣告刑又在3年以下,悔罪表现明显,在做好工作的情况下,也可适用缓刑,但须严格掌握。(2)犯罪情节。我国刑法中一般将犯罪情节分为“情节显著轻微、情节较轻、情节严重、情节特别严重”几个层次。新刑法第13条对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第37条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以其他非刑罚方式处罚。显然,这两种情形不存在适用缓刑的问题。对于“情节严重、情节特别严重的”,其量刑起点一般在3年以上,且社会危害性大,不符合缓刑的条件。只有“情节较轻的”量刑幅度较低,对社会危害性较小的犯罪分子,才比较适于宣告缓刑。(3)悔罪表现。悔罪就是认罪服法、真诚认错、接受审判、重新做人。如果犯罪分子能主动投案自首,坦白交待罪行,认罪态度好;积极退赃,尽量减少损失;揭发检举他人违法犯罪等,又符合缓刑的法定条件,可以对他们判处缓刑,使他们感悟法律的宽大,有利于他们的改造。(4)其他情节。如犯罪的前因、犯罪分子平时的表现、犯罪时的环境条件等,从这些方面也可分析出犯罪分子再犯的可能性。如有些故意伤害案件,往往被害人也有一定过错,被告人致伤被害人有时是因激愤,有时是互殴时互相伤害,一方构成犯罪,一方未达到犯罪的程度,象这样的案件如果双方能互相谅解,适用缓刑有利于缓解矛盾,促进社会稳定。但在审判实践中应注意,不要把身患重病、怀孕、家庭生活困难或工作需要等因素作为适用缓刑的条件考虑,只有犯罪符合缓刑的条件时,才能考虑上述因素。3、犯罪分子必须不是累犯。缓刑是针对犯罪性质和情节较轻、主观恶性较小、社会危害较小的犯罪而设立的,为的是给某些轻刑犯一个宽大自新的机会。而累犯是因犯罪受过一定的刑罚处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以后,在法定期限内又犯应当判处一定刑罚之罪的罪犯。此类犯罪主观恶性较深,社会危害性较大,不宜适用缓刑。(二)对犯有数罪的犯罪分子可否适用缓刑对于犯有数罪的犯罪分子,按照数罪并罚原则被决定执行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否适用缓刑问题,在实践中颇有争议。一种观点认为缓刑是适用于情节较轻,悔罪表现好,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人。而一人犯数罪,说明其社会危害性大,不能轻信其不再危害社会,不应适用缓刑。另一种观点认为数罪并罚可以适用缓刑,既然数罪并罚决定执行的刑罚在3年以下,又具备其他适用缓刑的条件,当然可以适用缓刑。笔者认为,鉴于刑法中未作出数罪并罚不能适用缓刑的规定,那么,立法的原意并不排斥数罪并罚适用缓刑,缓刑当然可以适用于犯数罪但符合缓刑条件的犯罪分子。只是在适用缓刑时应该考虑数罪的总和刑期为多少。如果数罪的总和刑期在3年以下,又有悔罪表现等条件,可以适用缓刑。但如果数罪的总和刑期在3年以上,而决定执行的刑期在3年以下,那么在适用缓刑上就应从严掌握。(三)审判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缓刑制度作为刑法的一个组成部分,其适用的好坏影响到刑罚的严肃性。在审判实践中要注意:(1)检察机关起诉到法院的不构成犯罪或罪行轻微案件,应当依法作出无罪或免予刑事处分的判决,不能用宣告缓刑代替免予刑事处分。(2)不能把被告人具有某些从轻情节,但其犯罪程度应在3年以上量刑的犯罪,为了能适用缓刑,把刑期降到法定刑以下,造成重罪轻判;(3)不能把犯罪手段较恶劣,但在民事方面赔偿较好的罪犯适用缓刑,以免造成以罚代刑,在社会上留下“以钱赎罪”的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