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工业企业尤其是国有工业企业大面积亏损,生产经营十分困难,是经济生活中最突出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解决国有工业企业的亏损问题,已成为当前经济改革与发展的首要任务。而推进企业的兼并与破产,是解决工业企业尤其是国有工业企业亏损问题的重要途径。1、扭亏增盈已使一批企业走出困境。自1992年省政府制定实施扭亏增盈计划以来,已有一批企业实现了扭亏为盈。据省经贸委对14个省属厅局公司68个企业“扶亏”计划项目实施情况的调查,在1994年—1996年的3年中,省财政厅、省经贸委、各专业银行对省直68个企业扶亏的资金投入达9亿多元,共扶持了91个项目,其中已投产的66个项目3年共实现销售收入9.57亿元,平均每年实现销售收入3.2亿元,实现效益(利润、税金和支付职工工资)1.85亿元,从而使68个扶亏企业中的39个企业扭亏为盈。这68个企业通过三年的“扶亏”计划,增加利润5508.5万元,减亏2547.3万元。“扶亏”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也比较好。省财政厅、省经贸委共投入“扶亏”资金19045万元,各专业银行投入了24492万元,68个企业自筹了23910万元,以一元的财政投入吸引了银行1.29元的贷款,改善了企业的债务结构,增加了财政投入的比例,同时也改善了贷款投向。每投入一元“扶亏”资金,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66元,每投入一元“扶亏”资金创效益(利、税加安置职工工资)0.32元。投入的66个项目安置职工8478人,支付职工工资5565.2万元,使困难企业富余职工得到了妥善安置,既发展了经济,又促进了社会稳定。2、多渠道解决企业亏损问题。政府出面“扶亏”是解决企业亏损的一个好办法,但不是唯一的方法。因为第一,1996年工业企业的亏损金额已达17.5亿元,其中,国有工业企业亏损额达8.2亿元,按1994—1996年实际投入扶亏资金69677.7万元减亏2547.3万元的平均水平计算,每减亏一元要投入3元左右,仅解决1996年工业企业的亏损就要投入50多亿元,政府是不可能也无力承担的。第二,即使是列入省政府扶持的企业,也不能保证都能扭亏为盈。如1994—1996年省政府列入扶亏企业68个,扭亏为盈的39个,占57.4%,也还有40%的扶亏企业未走出困境。第三,即使政府扶亏的企业都能扭亏为盈,时间也等不得。如1994—1996年3年才使39个企业扭亏为盈,假使加大扶亏力度,今后1年解决过去3年数量,每年使40个企业扭亏为盈,1995年的2258个亏损企业也需要55年才能扭亏增盈;假如全部力量用于解决593个国有工业企业,也需要10年以上才能扭亏为盈。所以,2000多个亏损企业的扭亏增盈,需要采取多种方式予以解决。比如,搞好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可以使122户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扭亏增盈;又如大量推行股份公司制和股份合作制,可以使亏损企业的亏损面从45%减少到20%以下,并使1000个左右的企业扭亏为盈;再如,采用兼并、破产、收购、租赁、托管等多种经营方式,对亏损企业的资产进行重组,并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也可以大批量地解决亏损企业的亏损问题。但所有这些办法中,最有效、最迅速、风险最小、效果最好的还是加快企业兼并和破产的步伐。3、加快企业兼并的步伐,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1996年,全省进入破产法律程序的企业有58户,已完成兼并的企业54户,涉及职工1.8万人,总资产11亿元。其中,昆明市、曲靖地区破产、兼并的力度最大。1996年昆明市有9户企业进入破产终结程序,5户破产终结;8户企业兼并或被兼并,累计兼并户数达86户。特别是一汽以控股形式兼并云南蓝箭汽车制造厂,使身陷困境、无力自拔的蓝箭厂获得了新生;国有大型企业云南铝厂兼并集体所有制企业昆明市电镀厂,实现了优势互补;昆明钢铁总公司以承担债权债务的方式兼并昆明冶金机械厂,开创了资产重组的先例;集体所有制企业天和实业发展公司兼并国有企业昆明无线电厂,开辟了国有资产优化配置的先河。所有这一切说明,兼并和破产,是解决亏损问题的重要途径。例如,如果继续加大兼并破产的力度,从1997年起每年对200个左右的企业进行兼并、破产、拍卖或股份制改造,经过10年的努力,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云南2000多户工业企业的亏损和发展问题。如果企业由于经营或其他原因导致亏损,可以进行兼并与破产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