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于2004年5月1日颁布并实施了《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从而成为审理各类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的法律依据。

《解释》第25条、第28条、第29条、第30条的规定将对受害人的分类,从过去的以户口或户籍为标志划分为“非农业户口”、“农业户口”到现在以职业、居住、生活的地域和时间为标志划分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

“城镇居民”并不等同于“非农业人口”人员,“城镇居民”是指在城镇有固定的住所居住,在城镇有固定的职业和稳定的收入及生活来源并且户口落在城镇的人员;或者户口虽未在城镇落户,但是其已经在城镇居住、工作、生活并且到达一年以上的人员。

“城镇居民”不仅包括户口登记为“非农业人口”并且居住在城镇的人员,而且包括居住在城市或小城镇的,户口登记为“自理口粮户口”、“蓝印户口”、“地方城镇居民户口”的人员以及户口虽未落户城镇,但是其已在城镇居住、工作、生活并且已经达到一定期限的人员。

扩展资料

身体伤害赔偿的费用

结合《民法通则》以及其他有关规定,赔偿分以下三种情况:

一是伤害者能治疗康复的,主要赔偿以下这些费用:

(1)医疗费。医疗费是医治人身损害所需的治疗费、药费、住院费等。

(2)误工费。误工费是指因误工而减少的收入。赔偿费用的标准,按照受害人的工资标准或者实际收入的数额计算。

(3)交通费。交通费是指去医院的必要交通费用。如果受害者能够坐公共汽车、电车、火车、轮船的就不能坐出租汽车、飞机,否则不予赔偿。

(4)护理费。护理费是指受害者生活上不能自理需要专人护理的费用。

(5)营养费。营养费是指必要的食疗、滋补身体所用的费用,不包括根据诊断不需要特殊增加营养而受害人自行滋补的费用。

二是造成受害者身体丧失全部或部分劳动能力,除赔偿上述所需的费用外,还必须赔偿残废者生活补助费以及依靠受害人扶养的人的必要生活费。赔偿的生活补助费一般应不低于当地居民基本生活费的标准。

三是造成受害者死亡的,除赔偿(1)~(5)所需的费用外,还必须赔偿丧葬费和死者生前扶养的人的必要生活费等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