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应该看到,社会上各种不良影响也正在冲击着现在的青少年学生的健康发展。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不完善,以及社会上各种负面影响导致学生产生了各种不良心理和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发生偷窃行为的频率也日益增加。但这种偷盗现象与社会上的偷窃犯罪是有所区别的。成人的偷窃是在意识到有可能带来严重后果的情况下有计划地非法占有别人财物的行为,而中小学生的偷拿别人物品是一种无计划地占有别人物品的行为,很可能没有意识到这种现象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许多老师把学生偷东西简单地归于品行问题,其实学生偷东西更多的时候与心理问题有关。所以,教师要在保护其自尊心的前提下,从心理上给予积极引导,使之走上正途。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老师往往把学生的偷窃行为视作道德品质恶劣,常常采取“搜身”“审讯”等方式找出偷窃者,然后公之于众,并给予严厉的处分。这样做其实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偷窃问题,反而会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很大的伤害,极有可能做出更加恶劣的行为来。因此,教师在教育有偷窃行为的学生时,一定要注意以下问题:1.一定要谨慎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伤害。一定要记住我们是老师,不是警察,我们的出发点是为了保护和教育学生,而不是抓小偷。在具体操作中没有百分之百的证据一定不要下结论,有时在短时间内解决不了问题,我们也绝不能允许出现类似翻学生书包或者搜身等不尊重学生人格的行为。2.从心理上去引导学生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用关爱让学生从心理上克服这个毛病,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这种行为是有害于己的。对一些平常缺少关爱的学生,老师要以加倍的关爱去感化,让他觉得犯这种错只是一时的糊涂,只是自己人生道路上一个小插曲,不影响他向善的目标。犯错并不是可耻的事情,谁都有犯错的时候,只要能及时改正仍然是好学生。3.避免负面影响制造正面的班级舆论是必要的,但是当一些学生的议论可能会伤害到当事学生时,教师就要作适当引导。同时对犯错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用自己的信任来感动学生,给犯错的学生一个改过的机会。学生也是人,虽然犯了错误,但不能一棒子打死,最重要的是让他们吸取教训,不再犯类似错误。教师要给予他们一定的尊重,抓住契机,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全面的心理辅导,以一做百,让更多学生受到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