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质量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生产者应当对其生产的产品质量负责。产品质量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不存在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有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应当符合该标准;

(二)具备产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但是,对产品存在使用性能的瑕疵作出说明的除外;

(三)符合在产品或者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产品标准,符合以产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

相关阅读:

企业如何打假

企业作为社会打假的主体,打假既是权利,又是社会责任。

企业打假,包含产品防假和专项打假两项工作。产品防假应着重于提高技术含量和应用防伪措施。进行产品防假,可能会提高成本。如此一来,对销量依赖强的企业,就要在研发和营销方面下功夫。专项打假的具体工作包括:统计区域销量;分析波动原因;考察卖场具体销售状况;联络中介机构和政府;参与诉讼和打假专项活动;总结知识产权保护经验。

企业打假,几多无奈?在竞争加剧的今天,打假成了企业家们的一块心病,对于加盟问题有心而无力,成了很多企业家的基本心态。在现实的打假案例中,绝大的企业主都在想述说口水,打假之难,何时能够解决?对于政府的职能打假部门是有爱有恨,无法与其正常的行动配合,造成了企业必须自己主动的去进行打假活动,而幸好的是市场上有着第三方的商业打假维权公司,正是这些公司,在慢慢竖立着企业的打假决心,而于第三方合作打假的模式,不知那天也被政府列为:企业打假要充分利用中介资源。

1.企业打假畏首畏尾,为了防止客户群流失考虑很多,包括自身的企业形象、法律解决对自身销售的影响等等因素。

2.政府职能部门难在企业自身不愿扩大影响范围,很少提出要职能部门介入,没有企业的申请,他们也处在一个很尴尬的境地。所以他们一般只是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目前我国在知识产权方面的立法还不十分完善,特别是涉及到商标和商号问题的条款不是很清晰,这也给工商局在处理相关案件时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3.不健康的消费观念培育了一批购买和使用“假货”的潜在和忠实消费者,而正是这些人为制假售假者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有的认为正品价格太贵,比如名牌服装,有的则认为有些商品很难买到正品,比如水货手机,有的甚至认为假冒的商品质量比有的正品还好。加上某些地方的执法部门各自为政、管理部门熟视无睹、政府机构地方保护,更为假商品提供了一个舒适的温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