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结合工作实际,对开展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谈些粗浅看法。一、对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的认识1、内容上:以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为主线,并不等于每年对全部政府性资金都要审一遍,摸清全部政府性资金收支规模、结构,而是对总体情况把握和审计重点确定的需要,所以按照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的思路,今后在开展预算执行审计、财政决算审计等项目中都要把这项任务作为基础性工作,每年根据各项资金情况、审计力量、审计时间作出统筹安排,既要突出重点,又要考虑审计覆盖面。同时,根据全部政府性资金的各组成部分,制定中长期审计规划,扫除全部政府性资金的监督死角,对社保资金、政府负债、土地出让金、新农村建设等重要资金以及其他管理薄弱、领导关注、群众关心的资金,根据审计力量和需求提高审计频率。2、人员上: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不仅是财政审计或“同级审”审计人员应该关注的问题,而是全体审计人员日常审计都要涉及的问题,特别是“两个报告”所涉及应该关注研究的问题,更是“两个报告”成果的重要体现,因此,要更加强调树立全局观念,加强对“两个报告”主题内容的研究,加强对审计任务、审计人力资源等整合、管理与调配。3、成果上:“两个报告”是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的主产品,其优良率直接反映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的质量,因而需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予以保障。一是综合分析机制。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数据量大,信息丰富,加强综合分析与提炼,可以有效地提升审计成果层次和审计工作质量。二是成果应用机制。充分运用全部政府性资金的审计成果,积极为党委政府宏观决策,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服务。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成果以“两个报告”为核心,同时包括专项审计报告、审计简报、审计信息专报、审计要情、审计调查报告等形式。三是工作结合机制。努力做到五个结合,即预算执行审计与财政决算审计相结合、预算执行审计与绩效审计相结合、预算执行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预算执行审计与专项审计调查相结合、预算执行审计与计算机审计相结合。二、目前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的局限目前,财政审计通行的做法是,对财政预算内、外资金和财政会计账目中体现的债务进行审计,并对上述范围的财政收支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作出审计评价,或对部分专项资金的安全性作出评价。在审计的内容上,局限于预算内、外的财政收支和财政会计账目上体现的债务,而未对政府的公权力归集并且使用或者承担责任的资金进行全面的审查。相当一部分由政府公权力筹措、使用或者承担风险和责任的资金并未纳入审计范围,无法看清以政府公权力的归集、筹措、使用资金的全貌及承担的责任和风险。在审计评价方面,局限于对预算内、外资金收支真实性、合法性与效益性进行评价,或者对部分专项资金的安全性进行评价,而对由政府归集、筹措、使用、支配、承担责任或者风险的全部资金的现状、格局、一定时期的趋势变化、可预期内的发展趋势和风险等宏观状况,没有分析和评价,导致政府对资金运作全过程的效益性、风险性及政府资金在运作过程中的成绩、问题、责任,无法进行全面的、客观的评价,限制了财政审计监督在审计内容上的深度和广度,在审计评价上的力度和权威性。三、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需要把握的几个重点1、摸清“大财政”总量规模、支出结构。加快审计转型,实现以全部政府性资金为主线的审计监督模式,在预算执行审计中要把摸清全部政府性资金的总量、结构作为主要任务。今年我局在“同级审”中,以预算执行为主线,全部政府性资金为主要内容,积极开展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调查,延伸调查发现影响财政收入完整的问题,如某单位对外投资收益833万元、代收收入662万元未及时上交县财政,影响了政府性资金总体规模和真实性。审计发现后,被审计单位随即进行整改,从而有效地提高财政收入的时效性和完整性。2、树立“小财政”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理念,深化财政收支、经济责任和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审计。这里“小财政”是指与财政有缴拨款关系的单位或部门,这些单位或部门在依法行政中拥有行政处罚权或依法依规收取相关非税收入,在执行“收支两条线”的财政管理模式下,将收入全额缴入地方金库或财政专户,单位或部门财务不管是否建立备查账,但财务报表均未反映。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中,如果只对单位或部门的财务报表所反映的财政财务收支进行审计,显然是不完整的。为了深化财政收支、经济责任和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应将该单位或部门的整个行政职能所对应的经济活动纳入审计范围,“小财政”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是“大财政”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的基础。3、加强绩效审计的探索,关注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要突出对全部政府性资金支出结构的分析,是不是符合公共财政要求,是不是用到该用的地方。要通过对各项财政资金管理、拨付、使用情况的延伸审计,反映具体项目资金使用的效益性。4、关注政府负债。在对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中,要重视政府性资金的收支平衡问题,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政府负债。要注重对各类政府性债务进行调查,特别是要在摸清债务总量、结构和对偿债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着重研究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分类管理办法,促进加强政府债务管理,降低政府债务风险,提高政府信誉。5、注重宏观层面问题研究。加强制度审计,制度体制机制不改变,问题还是会出来的,审计的最终目的是要从制度和体制上解决问题。审计机关在预算执行审计中,要坚持把揭露问题与规范管理、促进改革结合起来,注重从体制、机制、制度建设和管理层面分析原因、提出建议,推动职能转变和深化体制改革,促进完善公共财政制度。